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3月, 2023 起發佈的文章

七宝上学

  感觉该记录一下了。最近也没有特别的事情需要记载,妻子和七宝的流感应该已经康复。这已经是第二次妻子带着孩子克服大范围流行了。从妻子发的视频来看七宝应该已经完全好了,还是比较开心的。 昨晚妻子又提到了七宝上学的事情,关于孩子在哪里读书这个话题其实之前还是聊过几次,但是总是蜻蜓点水,没有实质性结论,现在七宝马上就上一年级了,拖无可拖,是时候有个选择了。去年在御锦城重新买了房子就是为了解决当下孩子长大后的居住问题,如果选择金海岸的话要么就是周内分居,要么就是每天接送,这是一个问题。自己也没有一个特别好的建议。但是,不能拖了,本周需要一个结论。

记录一些心情

从去年5月份切SAP以来在几乎一直在成都,在西安的日子是少之又少。本来陪伴孩子的时间就不多,所以从孩子的角度或许没有明确的感知,只是知道爸爸在出差,爸爸不在家的日子应该是不太会想起爸爸。当然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事情就是妻子自己一人肩负起了所有孩子相关的工作事情,生活起居、学习辅导,而且做的比较好。 去年有一段时间也算是体会到了朋友S之前提到的心情,“比上坟还难受”。在成都的时候不能天天见面思念之情也会随着时间慢慢的变成一种习惯,加之工作上也非常的饱和,平时几乎没有时间去想。但是回到家就不一样了,家里床是软的,饭是香的,人是亲的,回去后就不想再出来。还记得之前和朋友打趣说,真乐不思蜀。去年国庆节,为了在离家之前给自己以期盼,制定了“该回家了”日程,简单的说就是在日历上添加了间隔为3个星期的提醒事项,按照3个星期为期限提醒自己该回家了,不管是出差还是自费。查了一下,截至现在已经触发7次,印象中踩着点到家的也就1-2次吧,刚开始还有个盼头,慢慢的也失去了意义。 当然,离家了也并非都是负向反馈,自从开始蓉漂之后,自己也懂得了和家人共处时光的珍贵。对家人的耐心也有所增加,会耐下性子陪着七宝写作业,也会耐下性子带淇淇出去玩。这也算是意外收获吧。 如今自己已经30多岁了,随着年龄的增加和父母的沟通也变的很少。也许这就是男孩子的通病,长大后没有了和家人沟通的话题。每次回家之前总想着和父母多沟通一次,哪怕就是坐在一起不说话也是好的,但是回到家后也很难成行。究其原因,更多的是一种不太好描述的感觉,不好意思?无所适从? 七宝从昨天开始发烧,从妻子的判断来看应该就是最近最常见的甲流,自己在外地上班也帮不上忙(其实在家的时候也就是开车),还是有些自惭和内疚的。妻子担心交叉感染给淇淇,让爸妈把淇淇领过去了,岳母担心妻子忙不过来,自己跑家里帮忙照看,做父母的总是想着自己的孩子。想起了自己小时候,也是经常生病,也是母亲整天带着我去打针吃药,印象比较深或者说经常会出现在脑子里的场景有2个,一个是不记得是什么病了好像是拉肚子,母亲背着我从我们村到隔壁村去看大夫,那会儿自己应该不小了,母亲1米5的身高却能扛下我;另一个是应该上初一了吧,母亲带我去唐都医院看沙眼,看完后我们从唐都医院的那个小道(现在已经没有了)往车站走,在医院门口买了一笼小笼包,平时不吃肉包子的我,觉得特别好吃,一路走一路聊;中国的妇女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