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最近的一些记忆-我的爷爷


有可能是春节回家的“起床气”,也有可能是年纪越来越大,最近总是有很多记忆在脑海中浮现,晚上躺在床上也久久不能散去。

和爷爷的记忆停止在大一的时候,我记得正在上课,老大突然来电说,爷爷走了。我一路恍惚着回到家,刚回去没什么感觉,还和表哥有说有笑,直到走进我和爷爷的卧室,那里有太多我和爷爷的记忆,彻底崩溃。

记忆碎片

爷爷是30年代生的人,我记得是33年生,也有说30年生的。听爷爷说小时候家里条件也不好,自己在十几岁的时候跟着扫盲运动去我们那边的街道读过几天书,那会的环境不像现在,在那个人都吃不饱的年代,晚上下学天黑的话路上经常有野狼出没,他自己坚持了段时间就没有再坚持下去了,这也是爷爷一直耿耿于怀的事情,所以爷爷知识不多,但是却很有文化。我的三国启蒙就是爷爷带着我的,我第一套三国演义也是爷爷买给我的。
爷爷工作时单位有分过房子,退休后爷爷有自己的房子,也是一个人住,从小爷爷就没有和我们在一起住。后来由于爷爷和姑妈家比较近,所以在姑妈家开批发市场的时候爷爷就一直在姑妈家帮忙,只有不忙的时候会回家。跟爷爷的交流也主要集中在哪些时间里。回家后几乎一直是我和爷爷睡,晚上睡不着的时候总是跟爷爷聊一些很久之前的事情,我作为家里唯一的孙子,爷爷对我总是偏爱有加,对我的各种问题也是耐心作答。
听爷爷讲他自己小时候还上过战场,但不是主力部队,应该是作为后勤去抬担架,最后还是爷爷的舅舅去把爷爷从战场里拉了回来(担心他的安全)。还听说在路上捡了匹马,由于要坐火车,卖了3块钱。(什么货币类型,我也不记得了)。记得爷爷说爸爸小时候,他虽然有正式工作,但是挣的钱不够全家吃饭,他会去向要饭的买吃的。后来听母亲说他和父亲结婚后,公社的大队长也对家里处处刁难,日子过得并不顺利。
我可能记事比较早,记得小姑嫁人的那天晚上我和爷爷一起去给村里的乡亲们还礼,我搀着爷爷走在村里泥泞的“水泥”路上,那天月亮很亮,我问爷爷拄着拐棍走路稳还是我扶着稳,爷爷说四条腿肯定比三条腿稳。印象比较深的是小时候经常和爷爷一起下棋,那会儿我刚开始学会下象棋,爷爷经常陪我玩,作为新手的我竟然经常能赢了爷爷,直到现在开始陪着儿子下棋后才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爷爷为人一生慷慨,记得村里不少人都借过爷爷的钱,最后都不了了之了。在我的记忆里爷爷的晚年生活物质生活过得应该比较富足的,因为爷爷有着让人羡慕的退休金,俗话说是吃皇粮的。印象比较深的是有次放学(小学),看到爷爷在家门口给邻居的小孩们发零食,那会儿内心充满了舍不得,其实村里很多小孩也不认识爷爷。由于爷爷在家时间比较少,所以每次回家都会给我们带很多好吃的,爷爷应该是看到“家里”人开心。当然这种慷慨也不是过度溺爱,上三年级左右的时候,那会儿特别迷上一块电子表,就是那种玩具表,大概几块钱吧,想找爷爷要钱买,最后还是没能张口。
记忆中爷爷是一个非常和蔼的人,和父亲、母亲的描述完全不一样。我俩在一起总是可以非常的放松。爷爷有5个孩子,就父亲一个儿子,而父亲有3个孩子,就我一个儿子,所以爷爷对我总是有一定的偏心。大姑(算是爷爷几个孩子中条件比较好的)经常会给爷爷买各种营养品、好吃的。爷爷也总是想着给我分享,但是我是个懂事的孩子,从不贪嘴,每次都是“浅尝辄止”,有次爷爷终于忍不住了说:你不是不爱吃,你是给爷留呢。他能懂得孩子们的“小心思”,也知道孩子们的懂事。
当然爷爷也有发火的时候,爷爷早年由于工作原因脚上有鸡眼,过段时间就要自己剜出来才能正常走路。有次我答应放学帮爷爷买止疼药,但是由于和同学玩的太嗨了回去晚了,药倒是买了,回去的时候爷爷已经处理完了,把我狠狠地说了一顿,我吓得够呛。那时我还纳闷,为什么爷爷会发那么大的火,现在想想自己确实有些过分,让爷爷体会了关云长的刮骨疗毒。
爷爷对我的爱不仅体现在具体的事情上,小时候有次一只斑鸠受伤了被爷爷救了,我和爷爷一起照付了一段时间直到恢复。有天早上爷爷说可以放生了,你去放了吧,爷爷坚持要我来放生,说是对我好,爷爷是要将这个福报给到我。
再后来自己慢慢长大了,爷爷身体的原因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后来爷爷单位又分了房子,三姑和爷爷在一起住,算是照顾爷爷的生活吧。
高二升高三的暑假为了方便学校补课我在爷爷那里住了一段时间。爷爷知道我喜欢吃西瓜,每天回去都有爷爷买的新鲜西瓜。我可以肯定的是,姑姑不会有这么细心。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即将升学的那个暑假,有天晚上爷爷问我,你爸现在一年能有多少收入,爷爷是担心我读书钱不够,而父亲又是个倔脾气他也不愿意问。

一些和爷爷有趣的对话

我:以前钱和现在的钱那个值钱?
爷爷:一样值钱
我:现在的100块能顶以前的多少?
爷爷:100块
(…到现在不明白爷爷当初的意思)

我:世界上有鬼吗?
爷爷:信则有,不信则无

爷爷:最近早上有只鸟叫特别好听
我:我怎么没听到
爷爷:赶紧睡,明天早上叫的时候我叫你
(第二天早上)
爷爷:就是这个,赶紧听
我:…(这是我的闹钟)

爷爷:人家建了很多别野
我:哦,别墅

后记

写到这里和爷爷的记忆如流水一样涌出,想表达却又不知怎么流畅描述。转眼间爷爷已经走了十几年了,想到爷爷的次数越来越少,但是跟爷爷之间的记忆总是刻骨铭心。现在父亲的年纪也已经快到了爷爷那个年纪,我总是说希望儿子能多和父亲待一待,多听听他爷爷的故事。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2024年终总结

开篇 2024年的年终总结,比往年提笔得早了些。主要原因是,今年的12月没有去年的那种忙碌到丧心病狂的状态。另外,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初稿是手写完成的。当然,为了方便记录,最终还是转换成了电子版。在这里要特别感谢字节的豆包工具,免去了我需要逐字手敲的繁琐过程,实在省了不少力气。 现状 回顾这一年,无外乎还是围绕着工作和生活展开。工作上主要是交付、质量、组织和人员几个方面。今年,线上问题相较往年更加严峻。往年出现一个三级问题就已经算是大事了,而现在动辄二级起步。为了处理这些问题,我也付出了极大的时间与精力。截至目前,仍有三个问题在同时处理中。人员管理方面,情况也不容乐观。每到考评季,总是小心翼翼地开展人才攻防战,压力不小。 回顾 2024 年应该是从迷茫的状态下开始的,从年初开始就有很多在海外的老同事们过来问询是否有意愿一起去外边,由于身边同批次的同事出去的比较多,所以自己也被搞得心痒痒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疲惫–在当前这个角色下人员这个角色下自己过度责任心,每一次人员变动的时候对自己都是非常大的伤害,而且再回望离开团队的朋友,发展得也不错,于是乎有一种莫名的负罪感,自己在看似发展了的同时却没有反哺到老兄弟们,所以也就萌生了退意。有点像歌词里唱的“我曾经毁了我的一起,只想永远的离开” 。有段时间虽然结束了手头的一切,只想快点离开。 1月 ,这一年刚开始,我就在做所谓的“软化”工作。在产品线大领导的“指示”下,启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代码重构,实现全面回归软件的本质。挑战之大可想而知,以至于我时常在心里告诉自己,要做好“战损一半”的心理准备。这个月也是考评季,大量的时间花在了考评工作上。同事中,有人主动选择奔赴海外,还有一位因为线上问题被“流放”。团队变化之大,让我暂时打消了离开的念头。 2月 ,这个月最大的事情自然是春节。春节前,我请了一天假。就是在这一天,我得知自己一直很看好的同事主动去海外发展的消息,而且是面试通过后才告诉我。这让我开始产生自我怀疑,以至于整个除夕过得都不太愉快。春节后是重点工作的研讨会议,全体人员齐聚上海。值得一提的是,在那一天假期里,我和妻子带着孩子们进了一趟城。孩子们因为一块鸡排和一个糖葫芦开心了大半天。这样的场景久违了,现在回想起来依然觉得温馨。 春节下的城墙 3月 ,由于团队需要回了趟西安,将自己的电脑还了,彻底的离开西安...

启程-到达

无数次想象自己的下一跳会如何展开,真正到来后却还是和以往一样,按部就班的推进、执行,转眼间已经离家6000+公里了。正如妻子所说,在成都的日子总是期待着什么时候可以回西安,现在却越走越远。 确定了来埃及的时间后,查了很多埃及入境的资料,落地签的流程,因为自己知道身处异国他乡如果有点为预料到的问题,处理起来都无比的麻烦,出发前的几天几乎看了所有的入境材料,什么东西能带,什么东西不能带,能带的东西可以带多少。临行前的那几天的晚上都是在为这次出差做准备,换外币、复印护照、酒店订单等等,完全按照网上查的checklist准备的,只有多的没有少的。 由于机票是4月19日凌晨1点半的,4月18日就早早下班回到成都的住所,想着长时间不住了,简单的收拾了房间,清点了几套衣服,把行李规整了下,约莫9点左右的时候网约车到达天府T1,怀着不舍和期盼的心情踏上了成都直飞开罗的航班。 应该是得益于我前期的充分准备,整个流程还算顺利,选座、托运行李,兑换了50美元零钱(要补充一点,非必要不要在机场兑换,非常贵)。当然也有意料之外的对话,比如在出境的时候就有这么一段: 海关: 一个人去干什么 我: 旅游 海关: 多久 我: 5月9号左右吧 海关很震惊: 不用上班吗,没工作吗? 我: 给看了工作证 海关: 好吧 安检完成后就是漫长的等待,由于第一次个人出境所以提前量打的比较多,在机场找了个桌子刷了1个多小时视频才等到登机时间,虽然是在刷视频但是心里也在想着自己带的东西会不会在入境的时候被刁难。登机后,我选的座是53L应该,由于旁边的女士表示自己花钱和同行选了一起的座位但是没有被安排在一起要投诉机组,机组帮她安排了其他座位,这样就便宜我了,一个人享受了两个座位也算是一个小确幸吧。 由于是夜间航班,主要事情就是睡觉,一夜无语就到了开罗。 飞机上的多数人都是结伴而行活着跟团旅游,醒着的时候还是有些惴惴不安,直到达后自己还是有些懵,跟着人流一直走。出发前就预约了接机服务想着会不会有人拿着牌子在接我,找了好几圈都没有看到自己的名字,跟接机的接口联系说是他们在门后等着,看来后补充的Land assist没有补上,只能自己先办理Visa后出去再找了。Visa柜台和我想象的有一定差异,比想象中的更接地气,当我准备好过去给人提供资料的时候工作人员收到我的25美金后直接给我了签证贴,一句多余的话都...

写在35岁生日

上次应该是写在33岁生日前,那时应该是在从成都返回西安的高铁上,由于工作上的事情有机会在生日的时候回到家里。时间过得真快,一个不经意间就到35岁,正值青壮年,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但是有时又有一些小任性。 关于三十多岁 关于30+岁印象比较深的一件事是儿时和母亲比自己可以到母亲哪里,那一刻应该是到母亲胸口,母亲一直觉得我长不大,那时的我应该7岁左右的样子,母亲正是我现在左右的年龄36岁。现在自己也已经到了这个年级,回想起当初的“长不大”确实别有一番感慨。 关于生日 我的生日是7月1号,1号总是会被赋予很多历史意义,例如香港回归、党的生日,相比于劳动节、国庆节重大而又不普遍,所以自己也一直有一定的独特的优越感。 从小到大其实也没怎么过过生日,印象中的生日总是伴随着暑假的开始一起快乐着,从工作后这个感觉就越来越淡薄了。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和妻子在北京工作,那会儿也不像现在这么忙,妻子总会帮我隆重的准备一个生日活动,比如一起去唱歌、一起吃蛋糕,妻子的生日常和春节假期一起,我们一般都是各回各家,所以就少了一部分仪式感,当然有机会的话,我也会和妻子一同庆祝。记忆中北京的那几年我们常庆祝的日子就是定情日和我的生日,结婚后定情日索性也不过了,有了孩子后什么纪念日、生日都没有了,这想来也是所有为人父母的共同写照。 生日作为成年后难得的属于自己的纪念日,亲朋好友发来祝福补齐一年失联的缺憾,但是随着年级的增长、工作对生活的侵蚀,这最后一个形式主义也在消亡殆尽。我不记得(在意)很多人的生日,当然自己的生日也同样被遗忘,加之自己是个思想懒惰的人,总觉得形式主义没有实际意义,于是从起初的不发祝福到现在干脆已经不记得大家的生日了。我清晰的记得父亲、妻子、儿子、女儿的生日,但是却一直记不住母亲的生日,因为母亲的生日几乎没怎么过过,大抵就是因为这种形式主义的缺失导致了思想的遗忘。 好在姐姐们也都已经步入中年,开始意识到了过生日的意义,这些年一直有在和父亲、母亲庆生(祝寿),也算弥补了我的遗憾吧。 关于35岁 35岁可以算是这几年的一个热词, 失业、优化、上有老下有小、送外卖、跑滴滴 ,这些关键词始终会让人对这么一个“尴尬”的年纪有一定的焦虑。不可否认,我也在焦虑,处于历史的洪流中,每一粒沙、每一滴水都会在洪流的裹挟下“随波逐流”。在自己站在35岁的档口时,自己也一直在问自己,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