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穿越时空的思念

10年前的夏天,我们总是那么无忧无虑,虽然在北京漂泊但是我们一直在一起,那段时间真是让人怀念啊。晚上回家的时候有她帮我做好的晚餐,周末一起去附近的超市采购然后做一顿"可口"饭菜。那时候的我们没有现在这么多烦恼,闲暇时间就是看电视,乡村爱情、狄仁杰、包拯、犬夜叉。现在听着这首《穿越时空的思念》思绪真如穿越时空般回到了十几年前。

2011年大学毕业她找到了北京的工作,我比较称心的工作却是在杭州。就像是老天眷顾我们校园爱情一样,北京的团队发出了邀请,我可以跟她一起北漂了。那年开春我们俩踏上了去往北京的列车,由于有她的陪伴我并没有感觉到离家的情绪,一直到后来结束北漂。

到北京后就是找房子,刻在我记忆里的永远是找了一天房子后物美的大果子面包和那家东北饺子馆的一斤不敢下筷子韭菜鸡蛋水饺。

北京的第一次租房算是一个美妙的经历吧。我们碰到了豪爽的马姐,是她给了我们800一个月的落脚点,还帮着我们和中介谈中介费。当然还有她给我做的自制汉堡包,虽然寡味,但是肯定是用尽全心。

那段时间正是百团大战,周末不在家偷煮火锅的时候我们就会去团购的地方消费,只要价格合适,穿越大半个北京也不在话下。

再后来,我们的收入逐步改善了,换了一个独立的房子。生活慢慢步入正轨,还得及那些年我们每年都要庆祝3个时间点。一个是524,我们的定情日,还有就是我们两个的生日。她总是会围着我转,到哪里都是形影不离。

那段时间我买过自行车、吉他,改装过电脑,她总是默默的陪着我,从没有提过反对意见。有机会的话我喜欢和朋友们喝酒,她也从不扫兴,不仅愿意认识我的朋友,还会帮我劝酒、结账,就像在学校的时候一样,做我的小迷妹。

再后来,我们搬到了距离上班更近的地方,工作上也慢慢开始承重,同时也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她总是问我要拖她到什么时候,我也没有正面回答过,但是我内心的答案却只有一个。

2015年,在相恋了7年的时候,我们结婚了,婚后的生活并没有太多的改变,因为我和她已经生活了多年,已经磨合了太多。

2016年,我们怀上了七宝,前期还是忐忑的,忘不了第一次在民航医院产检出来后她止不住的眼泪。我们在医院门口吃饭,我虽然强装镇定,但是一碗拉面终究是没吃几口。这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很多育儿知识,安装了宝宝树,她每天在宝宝树上接好孕。产检的时候我早上去挂号排队,她则等我挂上号后去医院,生活总是充满了期待。

2017年,七宝出生了,儿子知道爸爸工作忙,争气的在周末出生,我则焦急的在产房外等待。事后她问我当时在想什么,我确实是什么都没想,只是期待。

2018年,由于家庭原因吧,她先带着七宝回老家了。而我则经历了第一次和她超长时间的分开,可以说相识10年以来没有过的分开。料理完北京的工作,8月我也火速回到了老家。

有孩子后生活还是有变化的,不仅生活的重心发生了变化,就连家庭关系也备受影响。在某些时候,我们也会互相刻毒的攻击对方。我也不止一次说过要和她分开的话,但是其实我的心里知道那时的我们已经很难分开了。

回家的生活还是安逸的,2年后,我们有了第二个宝宝,我们的女儿淇淇。

今天她说还想看后续,索性就在写一些。

女儿的出生可以算的上是一个意外,虽然我们有生二胎的打算,那段时间在新的公司经常加班,自己也不不是很适应当时的工作,每次都是回到家才能有所缓和。

回家后的第一个中秋节和她去了她舅舅家,她舅舅家是一个大家庭,每个兄弟姐妹都很能喝酒,让我一个以酒量著称的人也黯然失色。那段时间由于工作不适应的原因,我总是很浮躁,记得在舅舅家的最后一天,二姨给包了饺子,我也一直不是很有兴致,直到最后火急火燎的赶回家。

回家后的第一个春节,七宝生病了,我和她带着七宝去最近的唐都医院折腾了一晚。第二天下班就赶回家带着她和七宝往医院跑,那段时间也算是真正体会到了心绞的感觉。也是在那几天我经历了人生第一次交通事故,我把别人的车撞了。

回家后的一切总是很平常,每逢周末父母都会给我们做我爱吃的美食,但是我却想着带他们一起出去吃点"好"的,让他们一起分享下我们的成长。

来年十月,她由于工作原因去国外出差,算是我和她第一次假期分别。我则细心的安排着假期每天和七宝的日常。我和母亲带着七宝去了朝阳门、钟楼,感受了西安的烟火气。当然最让我心痛的还是在假期把七宝的头磕了,那时的我真的希望磕的是我自己。

怀淇淇的时候就和她商议定个月子中心,那段时间我下班早的话就会坐车去月子中心陪她,我已经习惯了她一直在我身边。

有淇淇的第一个春节,由于新冠的原因,我可以在家办公,也是这种机缘,我抱了淇淇很多时间,在她不睡的时候,我就给他唱歌,淇淇总是很配合,显得爸爸真的很棒!

回家后的记忆都是碎片的,还是只留下上面的美好吧。

再往后的记忆就没有了。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2024年终总结

开篇 2024年的年终总结,比往年提笔得早了些。主要原因是,今年的12月没有去年的那种忙碌到丧心病狂的状态。另外,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初稿是手写完成的。当然,为了方便记录,最终还是转换成了电子版。在这里要特别感谢字节的豆包工具,免去了我需要逐字手敲的繁琐过程,实在省了不少力气。 现状 回顾这一年,无外乎还是围绕着工作和生活展开。工作上主要是交付、质量、组织和人员几个方面。今年,线上问题相较往年更加严峻。往年出现一个三级问题就已经算是大事了,而现在动辄二级起步。为了处理这些问题,我也付出了极大的时间与精力。截至目前,仍有三个问题在同时处理中。人员管理方面,情况也不容乐观。每到考评季,总是小心翼翼地开展人才攻防战,压力不小。 回顾 2024 年应该是从迷茫的状态下开始的,从年初开始就有很多在海外的老同事们过来问询是否有意愿一起去外边,由于身边同批次的同事出去的比较多,所以自己也被搞得心痒痒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疲惫–在当前这个角色下人员这个角色下自己过度责任心,每一次人员变动的时候对自己都是非常大的伤害,而且再回望离开团队的朋友,发展得也不错,于是乎有一种莫名的负罪感,自己在看似发展了的同时却没有反哺到老兄弟们,所以也就萌生了退意。有点像歌词里唱的“我曾经毁了我的一起,只想永远的离开” 。有段时间虽然结束了手头的一切,只想快点离开。 1月 ,这一年刚开始,我就在做所谓的“软化”工作。在产品线大领导的“指示”下,启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代码重构,实现全面回归软件的本质。挑战之大可想而知,以至于我时常在心里告诉自己,要做好“战损一半”的心理准备。这个月也是考评季,大量的时间花在了考评工作上。同事中,有人主动选择奔赴海外,还有一位因为线上问题被“流放”。团队变化之大,让我暂时打消了离开的念头。 2月 ,这个月最大的事情自然是春节。春节前,我请了一天假。就是在这一天,我得知自己一直很看好的同事主动去海外发展的消息,而且是面试通过后才告诉我。这让我开始产生自我怀疑,以至于整个除夕过得都不太愉快。春节后是重点工作的研讨会议,全体人员齐聚上海。值得一提的是,在那一天假期里,我和妻子带着孩子们进了一趟城。孩子们因为一块鸡排和一个糖葫芦开心了大半天。这样的场景久违了,现在回想起来依然觉得温馨。 春节下的城墙 3月 ,由于团队需要回了趟西安,将自己的电脑还了,彻底的离开西安...

启程-到达

无数次想象自己的下一跳会如何展开,真正到来后却还是和以往一样,按部就班的推进、执行,转眼间已经离家6000+公里了。正如妻子所说,在成都的日子总是期待着什么时候可以回西安,现在却越走越远。 确定了来埃及的时间后,查了很多埃及入境的资料,落地签的流程,因为自己知道身处异国他乡如果有点为预料到的问题,处理起来都无比的麻烦,出发前的几天几乎看了所有的入境材料,什么东西能带,什么东西不能带,能带的东西可以带多少。临行前的那几天的晚上都是在为这次出差做准备,换外币、复印护照、酒店订单等等,完全按照网上查的checklist准备的,只有多的没有少的。 由于机票是4月19日凌晨1点半的,4月18日就早早下班回到成都的住所,想着长时间不住了,简单的收拾了房间,清点了几套衣服,把行李规整了下,约莫9点左右的时候网约车到达天府T1,怀着不舍和期盼的心情踏上了成都直飞开罗的航班。 应该是得益于我前期的充分准备,整个流程还算顺利,选座、托运行李,兑换了50美元零钱(要补充一点,非必要不要在机场兑换,非常贵)。当然也有意料之外的对话,比如在出境的时候就有这么一段: 海关: 一个人去干什么 我: 旅游 海关: 多久 我: 5月9号左右吧 海关很震惊: 不用上班吗,没工作吗? 我: 给看了工作证 海关: 好吧 安检完成后就是漫长的等待,由于第一次个人出境所以提前量打的比较多,在机场找了个桌子刷了1个多小时视频才等到登机时间,虽然是在刷视频但是心里也在想着自己带的东西会不会在入境的时候被刁难。登机后,我选的座是53L应该,由于旁边的女士表示自己花钱和同行选了一起的座位但是没有被安排在一起要投诉机组,机组帮她安排了其他座位,这样就便宜我了,一个人享受了两个座位也算是一个小确幸吧。 由于是夜间航班,主要事情就是睡觉,一夜无语就到了开罗。 飞机上的多数人都是结伴而行活着跟团旅游,醒着的时候还是有些惴惴不安,直到达后自己还是有些懵,跟着人流一直走。出发前就预约了接机服务想着会不会有人拿着牌子在接我,找了好几圈都没有看到自己的名字,跟接机的接口联系说是他们在门后等着,看来后补充的Land assist没有补上,只能自己先办理Visa后出去再找了。Visa柜台和我想象的有一定差异,比想象中的更接地气,当我准备好过去给人提供资料的时候工作人员收到我的25美金后直接给我了签证贴,一句多余的话都...

写在35岁生日

上次应该是写在33岁生日前,那时应该是在从成都返回西安的高铁上,由于工作上的事情有机会在生日的时候回到家里。时间过得真快,一个不经意间就到35岁,正值青壮年,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但是有时又有一些小任性。 关于三十多岁 关于30+岁印象比较深的一件事是儿时和母亲比自己可以到母亲哪里,那一刻应该是到母亲胸口,母亲一直觉得我长不大,那时的我应该7岁左右的样子,母亲正是我现在左右的年龄36岁。现在自己也已经到了这个年级,回想起当初的“长不大”确实别有一番感慨。 关于生日 我的生日是7月1号,1号总是会被赋予很多历史意义,例如香港回归、党的生日,相比于劳动节、国庆节重大而又不普遍,所以自己也一直有一定的独特的优越感。 从小到大其实也没怎么过过生日,印象中的生日总是伴随着暑假的开始一起快乐着,从工作后这个感觉就越来越淡薄了。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和妻子在北京工作,那会儿也不像现在这么忙,妻子总会帮我隆重的准备一个生日活动,比如一起去唱歌、一起吃蛋糕,妻子的生日常和春节假期一起,我们一般都是各回各家,所以就少了一部分仪式感,当然有机会的话,我也会和妻子一同庆祝。记忆中北京的那几年我们常庆祝的日子就是定情日和我的生日,结婚后定情日索性也不过了,有了孩子后什么纪念日、生日都没有了,这想来也是所有为人父母的共同写照。 生日作为成年后难得的属于自己的纪念日,亲朋好友发来祝福补齐一年失联的缺憾,但是随着年级的增长、工作对生活的侵蚀,这最后一个形式主义也在消亡殆尽。我不记得(在意)很多人的生日,当然自己的生日也同样被遗忘,加之自己是个思想懒惰的人,总觉得形式主义没有实际意义,于是从起初的不发祝福到现在干脆已经不记得大家的生日了。我清晰的记得父亲、妻子、儿子、女儿的生日,但是却一直记不住母亲的生日,因为母亲的生日几乎没怎么过过,大抵就是因为这种形式主义的缺失导致了思想的遗忘。 好在姐姐们也都已经步入中年,开始意识到了过生日的意义,这些年一直有在和父亲、母亲庆生(祝寿),也算弥补了我的遗憾吧。 关于35岁 35岁可以算是这几年的一个热词, 失业、优化、上有老下有小、送外卖、跑滴滴 ,这些关键词始终会让人对这么一个“尴尬”的年纪有一定的焦虑。不可否认,我也在焦虑,处于历史的洪流中,每一粒沙、每一滴水都会在洪流的裹挟下“随波逐流”。在自己站在35岁的档口时,自己也一直在问自己,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