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海中的记忆就像一个一个点,时不时的蹦出来一个,把人拉回过去的某个时刻。存放长时的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沉淀持续美化,我们总能记住那些快乐的瞬间。 和妻子是在08年的暑假,一次通宵上网的时候通过校内网认识的。那时的校内网在大学生中非常流行,我们总是在校内上看看同学们的动态,学校的新鲜事,乐此不疲。和妻子相识的那个晚上具体是几号已经记不清楚了,只记得在百无聊赖的时候发现了同校的同学还在上号而且打了招呼。由于我们的共同高中,索性就聊了起来。记得当时自己想找对面的女孩要个电话号码还耍了个小聪明–主动把自己的电话发过去,静待对面礼貌的回复。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然后我们就断断续续的聊了起来。 大一的学生也许都缺少陪伴吧,我们从学习聊到生活,也不知道聊了些什么,由于我在新校区,妻子在老校区,所以那会儿一毛一条的短信成了我们沟通的唯一渠道。具体聊了些什么现在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妻子有段时间是将那些短信都存起来的,不过由于她的手机丢失,估计也没有了。 事情的阶段性发展是在来年开春的运动会,由于运动会在老校区举办,有了和妻子见面的机会,然后请她喝了瓶饮料。算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到后来,我们在一起了,按照惯例请他们宿舍的人一起吃饭,算是得到了"娘家人"的认可。 还记得第一次"约会"时,也许是天气热吧,也有可能是没习惯吧,我们俩拉在一起的手都出汗了。 记忆中我们经常去大雁塔附近遛弯(老校区附近),然后就是到处吃饭,好像也找不到其他好的活动,有一个炸冬瓜,忘了名字了好像是吃了不少次。 刚在一起的时候,可能是不知道聊什么吧,喜欢跟妻子聊以后的打算,有次妻子说不敢想那么远。 然后就是暑假了,虽然家比较近,但是能见面的机会并不多,还是大量的短信交流。反正就是聊不完的话题。 大概恋爱9个月时候,我们有了第一次,也算私定终身了,那段时间可谓是如胶似漆。我们还会一起看各种老动画,《宇宙小毛球》、《哆啦A梦》等等。 她是个"好"学生,每年还可以拿奖学金,记得是800吧。当然为数不多的奖学金也是被我俩吃了。我们总是在学校食堂炒俩菜,然后把盘子吃的光光的。 大三的时候,我们俩决定考研了。一起去图书馆占座位,但是在人家坚持学习的时候,我经常带着她出去瞎逛。学校附近的华润是我们经常去的地方,但是由于没钱,很多时候只是逛逛,也没什么消费...
算算到埃及已经3个月了,感觉自己也没什么进步,项目运作、英语、文化、历史,进步都不多。自己是一个非常容易焦虑的人,看不到成长就会自我怀疑,每天和行尸走肉一样,很是煎熬。 来埃及后发现和家里的互动并没有什么变化,还像之前在成都一样,我像是穿梭在家庭的旅客,和孩子父母交流的非常有限。觉得自己就是在完成某种使命,没人会关注自己的状况。 也许就像chatgpt说的那样,像远方的钱包,但是即使是钱包也有干瘪时候,我也有过担心,当这个钱包不再容易的拿出钱的时候是否还会被人们所需要。我经常会想短暂的人生到底该怎么过,怎么过自己才会不后悔,怎么过才是一个幸福的人生。也许在很多人看来现在的我最起码有着光鲜的工作,不菲的收入,甚至是我自己也觉得现在的收入、工作确实很不错。但是我们究其一生到底是为了谁而活?大多数人肯定不是为了自己,如果是为了自己,我想就不会有那么多失意的人们了。那是为了谁呢?父母、孩子、妻子或者说自己也不知道是为了谁。